“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这首伴随着很多人走过童年的歌谣,歌颂了在当年艰苦的岁月里,南泥湾军民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处荒无人烟的“烂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如今的南泥湾山川秀美、稻田溢香,金灿灿的阳光下麦浪翻滚,不时有蜻蜓戏水,蛙鸣鼓吹。南泥湾去年新引进了彩色水稻,习习凉风下,用彩色水稻组成的写有“南泥湾”三个字的稻田宛若一颗镶嵌在蓝天碧水中的宝石,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拍照,流连忘返。经过治沟造地的土地整治,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和红色资源为依托,现在的南泥湾已真正打造成为集旅游、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红色休闲小镇,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塞北明珠。
让南泥湾不再是“烂泥湾”
南泥湾镇位于延安市南35公里处,全镇辖29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共有3310户,12782人。1941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而一首《南泥湾》的歌谣更是唱遍了大江南北。
南泥湾作为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慕名来到这里旅游观光,希望一睹“陕北好江南”的风采。但数年来听到的却常常是抱怨和失望的声音,有的游客甚至坐车经过了南泥湾好久才发问:“南泥湾到底在哪里呀,怎么一直都是连绵的黄土呀?”记者了解到,近十几年来由于水稻种植劳动强度大,且传统耕作方式效率低下,导致大量稻田荒芜,种植面积一度不足500亩。当地三台庄的村民王福亮说:“这里的地都荒废了十几年了,树和草长得好得很,就是种稻子活不了。”农场职工卜凤龙也说:“我们这儿地下水位高,以前又没有排水系统,稻田里的水排不出去,稻子根本没办法生长。稻田里平时淤泥有一米左右深,人一进去就能没到大腿处,更不用说普及机械化耕种了。过去我们都把南泥湾叫‘烂泥湾’,农民宁愿不要国家补贴也不愿种地,因为一年下来根本没有收成,生活水平自然上不去。”
为了改善当地环境,造福于民,让“烂泥湾”重现当年南泥湾的好风光,延安市和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南泥湾土地进行大规模综合整治。根据《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陕西省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函>》(国土资函[2012]734号)精神,以利于增加高标准基准农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增加农民群众收入为目标。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同意,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先期投资实施了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的南泥湾镇项目。
自2013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南泥湾项目得到了省、市、县各级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项目总建设规模为8800余亩,包括了阳湾沟、九龙泉沟两个子项目。项目以“集中连片、配套齐全,稳产高产、持续高效”为设计理念,在注意生态保护的同时,结合南泥湾红色旅游特色,融入现代元素。通过系统的创新技术和工程措施的应用,努力将该工程打造成生态民生工程、整治示范工程和治沟造地样板工程,恢复了核心区域稻田,成功打造景观农业,重现南泥湾“陕北好江南”风貌。
“绿色南泥湾”泽被后世
2015年4月,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圆满完工。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增加了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玉米产量从原来亩产300公斤增至500公斤,水稻产量从原来亩产200公斤增至400公斤),农民收入也大幅增加。在生态效益上,通过对项目区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等主要工程措施,使项目区种植结构有了合理调整,改善了当地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逐步建立起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生态系统,将原来荒草丛生的烂泥湾打造成为景观生态农业基地,在增产增收的同时,有效带动了当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
因为整个工程的工作量巨大,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南泥湾项目部陈田庆经理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感慨地说:“我是2012年底来南泥湾进行项目筹备,我们的项目在2013年3月启动。那时候整个项目部只有4个人,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要下地给十几个工队安排活儿,常常忙到没有时间吃饭。每人每天都要下地巡视,一人一条沟,一天转两次,几十公里的路途走下来腿都软了。最忙的时候,我三个月都没能回家,那段时间里我的妻子和儿子身体都不好,家里还有几位老人需要照顾,可我却不能陪在亲人身边照顾他们……”说到这里,陈田庆情难自已,眼泪控制不住扑簌簌地掉下来。记者的采访也陷入了沉默。平复心情后,陈田庆继续说:“当时最忙的那段时间中,我们几个人真的是快崩溃了。但是总想着再坚持一下,无论什么困难咬紧牙关都能挺过来。就这样,抱着建设‘绿色南泥湾’的希望,我们一路走到了现在。”
看到土地整治后焕然一新的面貌,南泥湾镇党委书记李树彦激动地对记者说:“这真是一项造福子孙的惠民工程啊!我们这里盐碱地较多,治沟造地不仅使耕地面积增加了,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还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发展了观光农业,群众的收入也增多了,这项工程得民心、顺民意,泽被后世,南泥湾的人民感谢建设方的辛勤付出!”
再造“陕北好江南”
在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进展过程中,为了满足生态保护、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未来需求,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群策群力,通过技术革新等现代化手段,打造出很多土地整治工程的新亮点。
首先,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批示精神,将项目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民生工程;落实国土资源部、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治沟造地项目建设成为全国土地整治项目的示范工程,将南泥湾项目打造成延安市治沟造地土地整治的样板工程。在土地整治工程实施过程中,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必赢集团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依托必赢公司的科研平台,结合南泥湾的实际情况,通过工程实践实现了三个创新:第一个创新,是在土地整治工程中首次采用普探技术对地块土层厚度全面普探,因地制宜划分田块;第二个创新,是通过对土壤持水和土壤壤流研究,在田块高差较大处开挖截水沟,“旱时蓄,涝时排”,解决了沟道下湿地无法耕种的问题;第三个创新,是通过“拦、蓄、排”三者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布设拦水坝、蓄水池、灌排设施,解决了水源和灌溉排水问题。在灌排一体渠的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在渠上铺设了盖板,这个盖板的用途也具有创新性:一方面便于田块间生物的通行,是一条生物通道和生命走廊,有利保持田块间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便于行人游客深入田块间,近距离感受稻田。
陈田庆对记者说:“我们的工程从开始实施的时候就确定了‘三个结合’的目标:第一个结合是与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与红色历史文化旅游相结合;第三个结合是与民生经济相结合。通过南泥湾项目建设,我们探索出了土地整治新模式,实现了治沟保生态,造地惠民生,再造‘陕北好江南’。”
当记者在南泥湾的稻田间结束采访时,如释重负的陈田庆小声唱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歌谣。在记者听来,“南泥湾”从陈田庆的嘴里唱出来,已然有了不一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