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必赢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专题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与每个人息息相关

发布日期:2021-10-02    作者:    来源:    点击量:5125   分享到: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充分反映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伟大实践的最新教材,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的最新教材,是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最新教材,是为世界谋大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新教材。

这一重要著作出版以来,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掀起学习热潮。

今天,笔记君与您一起学习该书第十二专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收入的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着力方向是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价值取向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主要任务是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基本目标是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二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4篇重要文章: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2017年11月)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12月——2019年11月3日)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2018年9月10日)

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2019年1月15日)

厕所问题看似小事,实则不小,不仅关系到旅游环境的改善,也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在国内考察调研过程中,走进农户家里,经常会问起村民使用的是水厕还是旱厕,在视察村容村貌时也会详细了解相关情况。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抓“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是2017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旅游系统推进“厕所革命”取得成效作出的指示要点。

总书记指出,两年多来,旅游系统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体现了真抓实干、努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

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2月至2019年11月3日期间有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论述的节录。

如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争取早见成效”。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谈到的相关民生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

谈“四好农村路”建设,总书记指出,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

谈棚户区改造,总书记指出,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我们就要努力去办,而且要千方百计办好。

谈药品安全,总书记指出,确保药品安全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谈学生近视问题,总书记指出,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谈就业,总书记以“快递小哥”为例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解决人民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谈养老,总书记指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尊敬老人、关爱老人、赡养老人,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谈民政工作,总书记指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

谈垃圾分类,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总书记指明了原则、方向、路径: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加快推进民生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坚决破除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目前,我们的教育总体上符合我国国情、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但教育改革点多面广线长,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总书记强调: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要坚持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创新。

具体怎么做?总书记作出了“四方面”部署:

第一,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总书记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

第二,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教育体系,同时情况也非常复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教育需求也存在很大差异。要运用好、发展好这样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事业,必须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领域治理能力和水平现代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要着眼于“教好”、“学好”、“管好”。

第三,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总书记强调,要根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第四,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总书记强调,推进教育现代化,要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

2019年1月15日至16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入做好新时代政法各项工作,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这篇重要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有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才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政法工作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实施一系列重大举措,维护了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开创平安中国新境界,总书记着重强调了多项重点工作:

比如,要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

比如,要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让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食品更安全、交通更顺畅、社会更和谐有序。

比如,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比如,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教育、道德教化。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政法系统改革、政法队伍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

政法系统要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

政法机关承担着大量公共服务职能,要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服务。

要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党中央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政法队伍。

政法系统要把专业化建设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




Baidu
sogou